今年的三月相當寒冷,是個寒冷的春天;說到春天,總會讓人聯想起春意盎然與青綠色。所以今年三月選擇讀的書,都是可以把自己當作文青(偽)的作品,讓自己的心情也綠意盎然一下。這個月的三本作品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分別是來自英國的《Pride and prejudice》,來自法國的《The Little Prince》與來自烏克蘭的《Death and the Penguin》。
愛情、麵包與世俗 ──《Pride and Prejudice》

前一陣子不論是博客來還是誠品都在促銷 Jane Austen 逝世200週年紀念套書,想說很久沒有看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就決定將這本書放入書單。但是因為曾經讀過該紀念套書同一出版社的《The Count of Monte Christo》,發現該書中是有部分章節遺漏的(*1),所以這次選擇了註解相當詳細的 Penguin Classic 版來讀。
雖然說這本書是愛情小說,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涵蓋到的範圍相當得廣。女主角 Elisabeth 家的人物個性相當鮮明,各個人都是一種個性的代表。 Mr. Bennet 是一個寧願眼不見為淨,也不願意出面處理自己與妻子的婚姻問題的人。 Mrs. Bennet 則是一位拜金、粗魯、沒有品格也沒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即使是現在的臺灣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在這樣的人以溺愛的方式成長出的人就是不學無術、不夠聰明的 Lydia。也許是因為認識的人中也有類似的性格,Mrs. Bennet 跟 Lydia 的不佳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相當不能諒解。另外我也覺得這樣的家庭是很可惜的,一個家庭要有尊重與坦承,才有辦法一起成長。
Mr. Bingley 作為本作「理想中的男性」幾乎沒有相當負面的描寫;與之相反, Mr. Darcy 則是太過理性,所以讓自己在一開始時疏遠了自己心儀的對象。理性不是不好,相反的,理性可以讓你看到做了決定之後,往後可能發生的事;但是如果太過理性,往往會失去一個改變的機會,也一定得不到隱藏在風險後面的機會。因此,我在看到 Mr. Darcy 向 Elisabeth 坦誠自己的心意的時候,我感覺十分痛快。Elisabeth 是一位相當有自己主見的女性,我滿喜歡他的。最後 Elisabeth 放下成見,發現 Mr. Darcy 的好,並且接受了 Mr. Darcy。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想接下來才是辛苦的開始。兩人的生活會很幸福,有了小孩後,相性極佳的兩人也一定會好好地把小孩培育成人。但是雙方的原生家庭都有各自的麻煩、辛苦,未來一定會因為這件事而有摩擦,我想,這就是人生無法躲避的甜苦滋味吧。
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但並不是在於愛情的部分,而是這本書帶著一份旁觀者的諷刺性,以及社會的寫實性,這和我預期會讀到的內容有些不同,讓我印象深刻。
大人們都很奇怪 ── 《The Little Prince》

既然三月份的主題定調為成為假文青,我想,當然不能錯過許多人都讀過、而且是真正經典的《小王子》。其實這本書很早就買起來了,但一直沒有看。當時買這本書的時候,我選了英文版(這本書的原文是法文)。而在稍微查過資料後,我選擇買很多人推薦的 Katherine Woods 譯版。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這本書充滿著高級酸。作者酸商人(計算星星的人)、酸和社會脫節的人(地理學者),也酸庸庸碌碌卻沒有目的的人(點燈人)跟阿Q精神的人(國王)。小王子作為提問者,不停地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讓人看了頗有共鳴。
另外的是小王子在旅途中一直惦記這他心愛的玫瑰花,當時他因為鬧彆扭而離開了她;在之後的旅途中,才不停地想起她。最後小王子還是回到了他的星球,我想,這也許是在說,即使人再怎麼的彆扭、鬧脾氣,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所愛身邊吧。
也許我的人生歷練還不足夠,在閱讀這本書後,我只有讀出他的酸意,讀不出共鳴,也讀不出他的醍醐味。等到我走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應該會再試著讀一次吧。
知道越少,活得越久 ── 《Death and the Penguin》

前一陣子看到日本動物園中的企鵝,愛上了動物朋友中的企鵝的新聞。當時覺得企鵝真的很可愛,就衝這個原因,買下了這本 《Death and the Penguin》。這是一本來自烏克蘭的犯罪小說,也是我第一次看烏克蘭作家的作品。
看完這本書後,我有一個相當鮮明的感受,那就是 — Misha 很可愛。真的,非常可愛。也許是因為對企鵝已經有足夠的熟悉度,對我來說,針對 Misha 的描寫幾乎都是有影像的、會動的文字。真的,非常可愛。
人常常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因為時勢而踏入某個世界;等一回神過來,才發現自己已經難以脫身了。這本小說的男主角 Viktor 就是這樣涉入了黑社會中。這本書是用這樣側寫的方式去描述基輔的黑社會,我覺得 Viktor 一直是用旁觀者的角度去面對自己其實是參與者的這件事。這本書也講了不少市井小民在黑白之間生存的小道理,就像是那句 “The less you know, the longer you live”(知道越少,活得越久)。Viktor 在最後發現自己也成為訃聞的主角,也讀完自己完整的故事時,更是呼應了裡面那句 “The full story is what you get told only if and when you work, and with it your existence, are no longer required.”。
這本書也有幾個地方滿讓人玩味的。”Make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出現了很多次,不確定是原文就是如此,還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刻意想跟 《The Godfather》做連結,讓人覺得不論何處的黑社會都是如此。另外就是 Viktor 在跟蹤 Nina 與 Sonya 時,出現的 “Make-In-Taiwan” 也讓我覺得有些親切感。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作品,餘韻無窮。我想我應該會找機會再讀他的續集吧。
*1:完整版的 《The Count of Monte Christo》 應該有126章,但該出版社選的版本只有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