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總以各種方式出現在身旁──讀《The Starless Sea》

“Each of us has our own path, Mister Rawlins. Symbols are for interpretation, not definition.” ── The Keeper

生活上很多事情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之前在讀《A Christmas Carol》的時候,親戚家發生了一些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活在當下所做出的決定對未來影響有多深刻;之後的轉折又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強韌,以及接續而來的現實與算計有多惱人。2019 年,我用這本《The Starless Sea》來替自己畫下一個句點,這本書是 Erin Morgenstern 寫的奇幻小說。雖然是本奇幻小說,但是這本書的許多地方都讓我有相當深的感觸;整本書都有那麼的一些老生常談,但也有那麼的一些新鮮。

這本書整體的結構是在故事中穿插著其他的故事,在述說著 The Archieve 中的書籍的故事的同時,也述說著男主角 Zachary Ezra Rawlins 的故事。Zachary 有天在圖書館中發現一本沒有作者也沒有版號的書,讀了之後發現了自己小時候的事被記錄在這本書上。感到不可思議的他開始調查這本書上出現的符號──蜜蜂、鑰匙、劍──並展開了他尋找 The Starless Sea(跟遇到真愛)的旅途。

我相當喜歡這本書的意象描寫,跟「認為故事不只一種表現方式」的這件事。在這本書中,一位名叫 Mirabel 的角色有一種特殊的薄荷糖,吃了之後就會突然間「感受」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每個人身上雖然會有不同的細節,但是大綱都是一樣的。這個敘述讓我聯想到兩件事,一件事是有些事情總是重複地在不同人的身上發生;另一件則是常常在論壇上出現的「現在的人都不讀書」的辯論。我常常在一些論壇上看到有些人會在看到紙本書籍銷量降低的時候感嘆「現在的人都不讀書」;不過我認為現在的知識傳播媒介其實相當多,並不一定非要「書籍」不可。電影可以讓人反思歷史、電視劇可以讓人學習社交,就像 Mirabel 的薄荷糖一樣,他們用著不一樣的方式,把一個故事、一個知識傳達給他人。「說書人」述說的是故事,他們是 StoryTellers,不是 Book Teller 或是其他的。

除此之外,我也相當喜歡 The Harbor 的設定,其中最喜歡的應該是 The Kitchen。The Kitchen 是 The Harbor 中,有求必應的萬事屋。他們不只能夠提供洗衣服務、準備餐點,更可以回答客戶各式各樣的問題。不過他們的真實身分是在 Doll House 那裏等著 Zachary 來替故事畫下一個句點的蜜蜂,這個設定倒是讓我有些吃驚。

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有一個有點可惜的地方。這本書進行到約三分之二左右後,故事的主線會分為兩條線,一邊是 Zachary,另一邊是這本書的男二(?)Dorian。到這個部分為止即使故事的路線跳來跳去,也不會影響閱讀;但當故事進入最後一本書,也是唯一一本不在 The Archive 中的書──〈The Secret Diary of Katrina Hawkins〉──了之後,故事線會再增加一條。在極短的篇幅中不停的換路線這件事讓我有些微詞。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是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小說,雖然最後的故事敘述我覺得相當混亂,但是瑕不掩瑜。不論是喜歡奇幻小說,是喜歡閱讀,或者是單純的喜歡「書」,我認為這本書都可以滿足這些讀者,是一本充滿了對書的愛的小說。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