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of us can predict the future, but we can approach it wisely.” — Mauro F. Guillén

2020 快過完了。今年發生了太多事,世界改變地太快,讓我感覺措手不及。雖然說未來總是未知的,但我認為生活就像是函數一樣,如果知道了公式,還是有可能找到事情的走向。而這也是為甚麼我這次會選擇讀這本由 Mauro F. Guillén 所著的《2030: How Today’s Biggest Trends Will Collide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Everything》的原因:作者 Guillén 是一位美國的社會學家,目前任職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一職,所以我想從專家的角度來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夠從現在的趨勢中瞄到一些未來的端倪。不過很顯然的,比起「英雄所見略同」的感受,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是對我來說更多的新觀點,相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成熟與眼界的狹隘,可見我還有的學呢。
這本書並不算厚,總共也只有十個章節加一個後記,那個後記還是針對疫情而寫的。其實從內容中完全沒有提到這次的疫情對這些趨勢的影響,就可以相當明確地知道這本書的草稿應該是完成於疫情爆發之前;在後記中也有明確的指出這本書成書於今年三月,所以才沒有將疫情納入作為推測的因素之一,而是在最後提出疫情對他的預測的影響。這本書從八個不同的方面來推測出 2030 年的樣貌,其中,有兩個面向中提到的內容最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第一章所提到的內容:非洲的人口爆炸。在這裡提到的是非洲的人口以及人口成長之後的可能性,以及因為基礎建設的不普及導致的新科技普及。這邊是讓我讀到最不好意思的部分,因為我對非洲其實不熟,只知道那個地方因為以前被殖民,所以國境線方方正正,以及他們的政府似乎相當貪腐這兩件事而已,所以說實話,看到非洲的出現讓我相當出乎意料;看到他們對於新科技的接受度與普及率之高的這件事,更讓我對於我的無知感到吃驚。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在人口得以穩定的成長及新科技發展快速的情況下,非洲確實有這個本錢成為世界的中心。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就非第七章 — 分享經濟 — 莫屬了。不過這個章節之所以讓我留心,並不是因為分享經濟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他所提的例子 — Uber。Guillén 提到,矽谷多數的新創企業會盡可能的快速成長,以在該商業模式被其他公司複製、吞食之前擁有極大的市佔率,但是 Uber 的快速成長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 讓它大到難以被禁止(Too big to ban)。這讓我想到 Uber 剛進台灣的時候,計程車與 Uber 司機之間的對立與抗議行動,和 Guillén 指出的目的相同 — 以多數的 Uber 司機施壓以期政府修法來使自己能夠合法營業。說實在話,我不太喜歡這種行徑,因為這樣的行為就是要仗著自己拳頭大來迫使他人妥協嘛,太過惡質了。
因為書中相當明確的提出了 Guillén 認為的未來走向及他做出結論的來源,所以我認為不論是作為尋找新商機、新創意的引子或是茶餘飯後、腦力激盪的內容,這本書都相當適合;以英文書的方面來說,這本書的用字遣詞並不困難,內容的話,至少我在閱讀上並沒有碰到相當難以吸收的知識。不過如果是因為對現在的動盪感到擔心,所以考慮讀這本書的話,我會建議換一本書比較好,因為那個目的和這本書的內容根本是雲泥之別。整體來說,這本書算是值得一讀,也相當有趣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