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的第二年,今年我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樣。最前期的時候再爬坡,十分壓抑不舒服;中期的時候進入了平駛的階段,沒有什麼特別的事;而年終又猶如下坡般,緊湊而開心。
今年剛開始的幾個月,我在新的職場中碰到了一些人際上的問題,有一點沒自信。說實話,這件事在現在的我看來,超蠢的。我總是怕自己太過自滿,以至於沒有辦法即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但是卻忘記了,有的時候別人的給出的看法也不一定是正確的。當時沒有分辨出來的我很笨,不過現在已經知道了。
有了年初的跌跌撞撞,我在年中就比較順利了。一來是我重新反省了人際上的應對方式,另外應該是因為疫情導致的長時間遠距,讓我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針對我能夠再加強的部分做了加強;同時,遠距也拉遠了我與職場的距離,不需要常聽別人的牢騷,所以這段時間對我來說,算是比較平穩的部分。
年末就相當緊湊了。這段期間疫情比較趨緩了,比較有機會出去走走,可以趕快把需要的東西買一買,更不用說年末的一堆的慶祝會了。居家檢修也集中在這個時候,所以更體會到了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有多舒適。
關於人際 有些事
今年因為接觸了比以往更活躍的職場人際,我對於一些人際上的東西相當有感。
首先是體會了不要亂多話的美德,因為一旦開口了就會是對方評判你的標準,而這些評判包含了你的見識、你的成長環境等等;不過也因為這樣,我才可以對於一些人的語言做出浮動性的判斷。畢竟有的時候,有些人分不出語詞的深淺與一些需要語感才能了解的內容,在這種時候,比起因為難聽的話語生氣或是因為語意理解不同而爭吵,不如直接判斷出這個人用這句話是否包含了惡意(也許只是單純用詞不分輕重)、或是以他能夠理解的方式再解釋一次比較能解決問題。
另外就是直接說不的勇氣真的很重要。別人抓狂是別人家的事,尤其是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就應該直接把線畫出來,然後固守其線。
再來是對於正確這件事有了新的體悟。以往會覺得說,正確的事情就是正確的,比較沒有轉圜餘地;不過今年倒是發現了一件事:只要你覺得正確的事情沒有成功說服別人、那件事就不是正確的。乍看之下這有點矛盾,不過我認為後者比較有同理心,畢竟別人也許有他自己的立場在。
還有就是古籍之所以長存有其道理在,而許多古人智慧總是要到碰到了才能理解。我在年初之所以會相當不滿,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力不被信任」這件事。畢竟我又不是嗷嗷待哺的嬰兒或牙牙學語的小孩,詢問是為了依循環境的舊例,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衝突與浪費,結果卻被認為是沒有能力,這件事倒是讓我始料未及。雖然能力這件事可以透過時間來證明,不過當下我還是不太舒服,有一種「你憑什麼」的想法。這個感覺困擾了我一陣子,然後在應緣際會下,我看到了《論語》的第一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高中的時候為了考試也曾讀過這一篇文,不過在這個時候再次看到這句話,就讓我當頭棒喝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正確的調解心態了,我怎麼能忽視呢?我並沒有忘記這篇論語,但也許是之前都沒有碰過同樣的經驗吧,我完全聯想不到它。
最後是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應該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今年看到有些人(不是公眾人物喔)用著不同的方式,想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一種他自己喜歡的、社會公評上屬於良好的人物設定,但是翻臉過去又是另外一種不受歡迎面貌。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行為,只是在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戳破而已。說實話,我覺得這個行為很不值得,因為一旦出現破綻,別人給予的評價就會跌落谷底。為什麼「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因為一直是個守規矩的人,所以這件事已經深入生活、品格中了嗎?《Atomic Habits》中也提到,習慣塑造了你的身份,想要有著令人讚許的身份,首先是要調整自己的習慣,這也是讓自己成為那個想成為的人。與其花時間用些替自己提升名聲的手段,不如花時間改變自己。
關於明年
人的時間有限,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專注於一項技能的人,會成為一位專家;但是我的好奇心總是讓我在路中分心,最終成為了鼯鼠。雖然這麼說,我明年應該還是會分不少心在其他事物上,畢竟生活上就是需要碰到許多新東西才能夠擁有驚喜。希望來年平安,也期許來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