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文化衝擊的餘韻也能成為綻放的基石 – 讀《夏目漱石:英倫見學之後》

「火車通車了,電車也通車了,它仍然佇立著,就像在宣示著,有史以來唯有我維持原貌。它的偉大再次令我震懾。」

夏目漱石

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孤身一人在語言不通的地方,是相當寂寞的。尤其是碰到了針對自己、鋪天蓋地而來的惡意,更是讓人難以招架。這就是為什麼人在國外會格外思鄉、同鄉人更希望能夠幫上同鄉人的原因。

這次讀的這本由夏目漱石的選文集 —《夏目漱石:英倫見學之後》,主要是收入了四篇夏目漱石與英國文化相關的作品,包含〈卡萊爾博物館〉、〈倫敦塔〉、〈幻影之盾〉、及〈薤露行〉;這本書同樣是在我使用的電子書平台 99 元特價的時候購入的,在閱讀之前我對夏目漱石的認識僅止於文豪以及他是以〈我是貓〉出名的作家。

〈卡萊爾博物館〉與〈倫敦塔〉這兩篇文章,是夏目漱石將自己於倫敦參訪的時候的經驗,與其他作家與該地相關的作品結合而成的兩篇遊記。〈幻影之盾〉訴說的是處於兩個敵對陣營中的戀人們的故事,導讀中說這個故事是夏目漱石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絕對不為過。而〈薤露行〉是再詮釋了亞瑟王傳說中蘭斯洛特與桂妮薇兒的故事。

以我個人來說,整本文選中,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倫敦塔〉這篇文章,不過並不是單純因為喜歡這篇文的文筆及氛圍,還有一個原因,是這篇文章很能引起曾經去過倫敦塔的我的共鳴。印象中,我當時造訪倫敦塔時,那也是一個有些灰暗的天氣,但是絕對說不上是不幸,因為當時等著要進入倫敦塔的人延綿了快兩公里,這樣的天氣確保了我排隊的舒適。在踏入倫敦塔的範圍之後,我感覺到的是厚重的城牆帶來的抑鬱感,及時間的長河在這裡刻畫下的永恆的沈重。所以在讀這篇文章時,我一直有著舊地重遊的即視感。夏目漱石在這篇文章中,透過一些故事刻畫出的臨場感,這個部分更和我當時聽到導覽訴說相同的故事時的感受相同。

這本書本身並不厚,然後和上次讀的《銀河鐵道之夜》相比,這本文選就有好好的做導讀這件事,至少在讀完導讀之後閱讀本書,會感覺夏目漱石在文章中的疏離與不適應更是濃厚。雖然是一本氛圍有些抑鬱的書籍,不過作為接觸夏目漱石的英倫作品的書籍來看的話,我覺得這本書算是不錯。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