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初識下一個世代的網路 – 讀《The Metaverse》

很酷的科技常常來自於想像,在 2002 年上映的 MIB 2 中出現的語音辨識及輸入系統,在 2023 年的現在,已經是每一支手機的必備功能了。而最近很夯的酷科技,其中一個就是這本由 Matthew Ball 所著的《The Metaverse》的主角、也就是元宇宙。會讀這本書的起因,是因為我為了要了解這個東西,到處找了文件,但是看一看之後,發現文件上敘述的元宇宙都描述得不太一樣,所以想來找看看有沒有一本與之相關的科普書;而這本書也不負我望,給了我一張探索元宇宙的完整地圖。

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作為定義介紹的第一部分,首先的切入點是元宇宙的「起源歷史」,也就是元宇宙的概念出現的時間點,以及有什麼遊戲被認為是元宇宙的先驅。在稍微解釋完元宇宙的起源歷史後,Ball 才針對所謂的「元宇宙」提出他的定義,以及他認為元宇宙應該是下個世代的網路(Internet)。再來是探討元宇宙的定義中、各個組成元素(網路 Networking、計算能力、虛擬實境引擎、互通性、硬體、支付平台與區塊鏈)的需求原因,及目前面對的問題的第二部分。最後是元宇宙這個科技的應用的第三部分,包含哪些領域可以因此受惠、哪些新的商業領域會出現、哪些公司會存活甚至成為新的巨頭(這…這對大人來說超重要的XD),以及人在元宇宙中存在的唯一性與人性對元宇宙的影響。

遊戲產業在這本書中佔了相當多的比例,因為元宇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大遊戲中包了許多可以互相溝通的小遊戲,所以因為遊戲體驗而追求得更好的硬體(GPU、CPU)與網速、跨平台而且將部分物理內容包成容易開發的遊戲引擎(Unity、Unreal)等,都會成為元宇宙加速發展及提供內容的重要養份。事實上,在這本書中一直不停地提到的、可以作為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遊戲開發平台 Roblox。Roblox 雖然在台灣好像不太紅,不過在美國,它應該是一個在熱門上不輸給 Minecraft 的遊戲(或遊戲開發平台);Roblox 可以讓使用者玩各種在該平台上發售的遊戲,也可以讓遊戲開發者快速而且簡單地開發多人連線遊戲。它也具備遊戲幣可以購買或是販售內容,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元宇宙的雛形。另外,這本書也有提到,目前讓各家開發者都有點痛苦(?)的 30% 平台抽成,其實也是源自於遊戲產業。這件事讓我有點印象深刻,因為我前一陣子在工作上的內容也有碰到這個 30% 抽成。當時我們因為覺得這個比例有點高,所以最後改成使用 walk around 而不是乖乖繳這個平台抽成;而也不是只有我們這麼想,Ball 也提出這個比例可能會成為元宇宙發展的一個障礙。

Ball 在元宇宙的應用部分,其實提了不少的領域會受影響,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對教育的影響。我很喜歡可以在學生物時,能夠直接透過虛擬實境來場器官巡遊的這個點子,這就像是我們在玩完戰國無雙後,能夠對日本武將的名字嚷嚷上口一樣,實際的體驗會給人帶來難以遺忘的經驗,再加上之前看《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有提到人對空間的記憶比較在行,所以我認為教學結合元宇宙後,應該可以讓學生更能夠記憶這些學科。

另外,這本書也講了一些其實大家都知道,只是很少會被提出來講的東西,像是開源可以讓科技的發展更快、同時也讓科技發展的預測更難以預測的這件事。我覺得工程師多多少少對於科技的發展,都會有「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協助,那為什麼不做的」的那種感覺,同時,工程師有時也會有「能用別人的輪子就先用別人的輪子,能讓輪子更好用就把更好用的輪子開源」的那種想法,所以開源這件事真的會讓科技的發展更快。


我覺得這本書並沒有用到什麼相當深難的字彙。內容的話,我的感覺是覺得就算讀者沒有資訊的背景,內容讀起來應該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部分,Ball 已經盡可能移除專業術語並盡可能的簡單解釋了;當然,對有資訊背景的讀者來說,我覺得不成問題。整體而言,我認為這是一本相當適合想要認識元宇宙、卻又不知道要如何收集資訊的讀者的書。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