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我們會如何 — 讀《2030: How Today’s Biggest Trends Will Collide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Everything》

“None of us can predict the future, but we can approach it wisely.” — Mauro F. Guillén

2020 快過完了。今年發生了太多事,世界改變地太快,讓我感覺措手不及。雖然說未來總是未知的,但我認為生活就像是函數一樣,如果知道了公式,還是有可能找到事情的走向。而這也是為甚麼我這次會選擇讀這本由 Mauro F. Guillén 所著的《2030: How Today’s Biggest Trends Will Collide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Everything》的原因:作者 Guillén 是一位美國的社會學家,目前任職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一職,所以我想從專家的角度來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夠從現在的趨勢中瞄到一些未來的端倪。不過很顯然的,比起「英雄所見略同」的感受,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是對我來說更多的新觀點,相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成熟與眼界的狹隘,可見我還有的學呢。 繼續閱讀

廣告

文理組合作,才能讓科技更加貼心 — 讀《The Fuzzy and The Techie》

“Fuzzies and techi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oppositional; they are concurrently vital” — Scott Hartley

科技日新月異,不過我常常認為說,科技的進步通常來自於人性;一旦人懶,就會希望能夠有個方法可以快速解決某些問題。以寫程式這件事情來說,把 Code Compile 成 Binary 這件事本身是相當麻煩的,在沒有工具的協助下有些複雜,所以才有 IDE、Auto Build Tool 的誕生。這些工具大大的降低工程師工作的麻煩性,讓工程師們有了更多時間處理相對重要的事。而這份貼心,就是這本由 Scott Hartley 所寫的《The Fuzzy and The Techie》中的核心價值 — 將人性帶入科技中。 繼續閱讀

事業小也可以讓你活得自由自在──讀《Company of One》

“Small can be a long-term plan, not just a stepping-stone.” ── Paul Jarvis

開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我常常在思考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現在的生活到底是不是我要的生活。現在的生活雖然穩定,但總有一種太過普通的感覺,有些滿足但也有些抑鬱。前一陣子有一本相當熱門的書籍,是 Paul Jarvis 的《Company of One》,中文譯作《一人公司》。這本書雖然一直在我的待閱書單中,不過我一直讓這本書被插隊(喂!)。在看到許多人對這本書讚譽有加的情況下,我便不甘寂寞地把這本書讀完了。 繼續閱讀

讓企業與客戶再次緊密 ──《Subscribed: Why the Subscription Model Will Be Your Company’s Future — and What to…

“Ownership is dead. Access is the new imperative” ── Tien Tzuo, THE END OF OWNERSHIP

「訂閱制」大概是這段時間最常接觸到的 Business Model 了,許多新興服務都採用這種新的 Business Model,像是 Medium、Spotify、Microsoft 等。前一陣子台灣的某個媒體也開始實施了國外媒體使用的訂閱制,這讓我有點吃驚,有種訂閱制突然成為主流的感覺;此外我個人認為如果訂閱制可以讓媒體第四權恢復它的功能的話,這會是一個好方法,問題只有使用這個方式的媒體到底值不值得使用者付費閱讀而已。因為突然發覺訂閱制的無所不在,所以我想找看看訂閱制的相關資訊,就找到了這本《Subscribed: Why the Subscription Model Will Be Your Company’s Future — and What to Do About It》。這本書的作者 Tien Tzuo (左軒霆) 本身是 Zuora 這間公司的創辦人,而這間公司就是以協助企業提供客戶訂閱服務為主要業務之一的公司,因此這本書幾乎提供了業界的第一手資訊。這本書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這個新興商業模式,以及訂閱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第二部分則是在探討如何將這個商業模式帶入讀者的公司。 繼續閱讀

2018/5 閱讀心得

五月的結束也代表 Q2 已經過完三分之二了。今年從四月開始,我的工作就有些繁忙。作為踏入社會一年多,既不算新也不稱不上舊的中間人,這段時間充分地感受到了能力尚不足帶來的辛苦與迫切。辛苦的是能力成長的速度似乎達不到自己的期待,迫切的是待辦事項上追求成長的讀書清單愈加愈長,更加深了能力不足的感受。不過,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有了這麼正大光明的理由,當然不能放過阿,所以這個月一樣是看了不少課外書,也沒有特別選過,看順眼就讀了,就當作是一趟趟快樂的出遊囉。 繼續閱讀

2018/4 閱讀心得

姍姍來遲的四月份讀書心得。

三月時剛踏入春天,四月已經繁忙了起來。這個月有連假,但也因此花了不少時間在其他的娛樂上。今年的四月吵吵鬧鬧,恰巧碰到三月底的臉書個資不當利用的事件,想起書單中恰巧有一本書是在分析為何科技四巨頭 (Amazon、Apple、Facebook 與 Google) 會成為獨大的四巨頭,因此便將《The Four: The Hidden DNA of Amazon, Apple, Facebook, and Google》這本書放入本月的書單(也是唯一一本)中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