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冒險帶來的改變可能比預期的更多 – 讀《The Last Unicorn》

成長這件事是一件讓我覺得充滿矛盾的事,因為一方面會覺得我有可能成為更好的人、有些衝動,一方面卻又覺得我將不再是以前的我、有些猶豫。最近讀了這本由 Peter S. Beagle 所著的《The Last Unicorn》,讓我複習了成長帶來的惆悵;這本書雖然只是一個奇幻故事,卻充滿著人生中總是會出現的幽默、無奈與沉重。

繼續閱讀
廣告

畫下句點不只是為了結束,更是為了下一個開始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Do not pity the dead, Harry. Pity the living, and above all those who live without love.” — Albus Dumbledore

冬天終於在去年十二月來了,就像是要補足晚到的遺憾似的,變天之後又濕又冷,讓我覺得之前抱怨不夠冷的我像個自討苦吃的笨蛋。在這樣的天氣裡,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我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與 2020 年一起迎來了尾聲。這一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將大半冒險的舞台搬離霍格華茲,讓哈利在英國四處跑,以完成鄧不利多留給他的任務 — 摧毀所有佛地魔的分靈體,並與佛地魔一較高下。 繼續閱讀

保護不會一直都在,人終究要自己面對難題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s》

“It is the unknown we fear when we look upon death and darkness, nothing more” — Albus Dumbledore

今年的冬天有夠怪的。在開心著冬衣終於可以拿出來、年初新買卻在當時來不及穿的風衣也可以出場的時候,氣溫又上飆了,只能默默地等氣溫再下降。這種生活上的感慨在這段亂糟糟的時間中,就像是沒有拌勻的巧克力泡飲粉一樣,甜在嘴裡卻又讓人有些心煩。在這種毛毛躁躁的生活中,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也進入了讓人苦在心裡的第六集。這次的《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s》和前五集一樣讓人不失所望,故事方面依舊曲折精彩,Narrator 的部分則是情感滿分。 繼續閱讀

反抗與捍衛是青春,但代價總將深刻於心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Harry, suffering like this proves you are still a man. This pain is part of being human.” — Albus Dumbledore

天氣轉涼了。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也這樣隨著季節的變遷邁入了第五集。這集《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的文字書相當地厚,相對的,這次也是我聽有聲書以來在單本書上花最多時間的一集。如果要用形容詞來形容這一集的內容,我覺得「憤怒」與「失落」是最適合的了,因為在這集中,哈利常常生氣,而且是青春期的少年最常出現的情況 — 因為自己被稱作小孩而生氣。相較於上一集讓哈利告別童年的西追之死,這集用了更加深刻的方式 — 天狼星的死,以及對於預言內容的告知 — 將哈利推上了成為成人的階梯。 繼續閱讀

住人使都市增色,貓亦然 — 讀《The Cat and The City》

“This city never stopped, just kept moving forward without a care.” — Ryoko Ohashi

都市的腳步總是很快,我來自別的地方的友人曾跟我這樣說過。也許是因為習慣了,我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只不過,很少慢下腳步來欣賞周圍的景色倒是真的。這次讀的這本由 Nick Bradley 所著的《The Cat and The City》也是一本在講述都市與其住人的書。之所以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是 BBC Radio 2 Book Club 的選書,然後封面那隻三花貓相當吸睛,就讓它成為我的口袋名單之一了。最開始我想在 Audible 上買這本有聲書,但是找不到,就改買文字書了。 繼續閱讀

成長往往伴隨著疼痛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 man’s like, take a good look at how he treats his inferiors, not his equals.” — Sirius Black

時序踏入了夏天,屢創新高的氣溫消磨的不只是電力,還有精神。這段期間我碰到了我出社會以來最辛苦的一次加班,檢討了自己的無力(包含了能力、體力及免疫力)、還有玻璃心。這樣的生活相當明顯的壓縮到了我可以閱讀、聽有聲書的時間,雖然辛苦,不過以目前來說,我還是成功的跨過了。在這種猶如生長痛般的時節裡,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進入了第四集。《哈利波特》系列一直以來是被分類在童書之中,但從第四集 —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 開始,可以相當明顯地感覺到 J.K. Rowling 正嘗試著將這個系列轉型成比較成熟的書籍;除了日漸增長的厚度之外,這集更開始加入了許多青少年的煩惱跟情緒,除了初戀之外,還有鐵三角的友誼是如何觸礁又如何再起。到目前為止,在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中,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哈利這個角色的精神是確確實實地跟著年紀在成長,而不是只有年齡增長,精神卻停滯不前的這件事。這種角色的成長在一些長篇作品中常常沒有辦法描寫得很好,但是 J.K. Rowling 就是有辦法處理的不突兀,果然相當厲害。 繼續閱讀

人云亦云往往會造成誤會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How else could you produce that particular Patronus? Prongs rode again last night." — Albus Dumbledore

我想這幾個月在疫情的影響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沒那麼容易度過的時間,對我也是;酒精瓶跟著自己跑的日子也默默地破百了。好一陣子沒有出門走走,只維持著規律的日常生活,說實話是有一點悶。我的「哈利波特有聲書補完計畫」邁入了第三個月,這集《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在還是紙本書時就比前兩集來得厚些,而這件事也完完整整的呈現在有聲書中 — 他的總時數大約是 12 個小時(不算給聽者預覽的第四集內容的話)。也許是因為電影版的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印象並不深刻;在這次的再閱讀中,甚至有種「當時我真的看過這本書嗎?」的感覺。很顯然的,電影版應該是為了有電影的感覺,所以改動了不少情節;也讓我這次的複習就像是踏入了故鄉的都更區一般,感到陌生。 繼續閱讀

自己的選擇才是自己的定義 — 聽《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It i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the ability.” — Albus Dumbledore

前一陣子在看聯合文學第422期時,有讀到張文薰副教授寫道,「那些令人心跳心酸心碎的青春故事,都是大人的幻夢」。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讀奇幻小說也是。就是因為作為成人知道不會有這些東西的存在,所以沉浸其中的時候更讓人覺得難以自拔。 繼續閱讀